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 捷仕維運動物理團隊 | 傑思維國際健康學苑所謂的十字韌帶是位於膝關節內、連結股骨與脛骨的兩條呈現十字形交叉的韌帶。
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 捷仕維運動物理團隊 | 傑思維國際健康學苑 半月板撕裂是最常見的膝關節傷害之一。
半月板呈現兩瓣C型分別在膝關節的內外兩側,以纖維軟骨結構(fibro-cartilaginous discs)像緩衝墊一樣做為下肢運動中的避震器。 造成半月板損傷的常見原因可分為創傷性(traumatic)以及退化性(degenerative)兩種: 1. 創傷性: 發生在原本健康正常的半月板,多由扭傷(twisting injury)+在負重的情形下扭轉膝關節的角度,因而過度伸張(hyperextension)或形成巨大的內、外翻旋轉應力(valgus/ varus rotary stress) 而造成。常見於年輕人,尤其是從事美式足球、足球或籃球等,需要做出許多突然改變速度與前進方向動作的運動員。也常伴隨十字韌帶的損傷。 2. 退化性: 較常見於年長者,因退化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等疾病造成半月板磨損嚴重,而在受到輕微外力時破裂或自發性破裂。 由於是漸進性的損傷,破裂的位置與形狀較不固定且複雜,因此較不易修補。 依據撕裂不同類型分成: 1.橫裂 2.縱裂 3.斜裂 4.提籃式裂(bucket handle) 5.邊角裂 半月板撕裂發生時,可能會聽到膝蓋發出「啪」的聲音,伴隨疼痛(特別是碰觸半月板的位置時)、腫脹、難以移動膝蓋或是無法進行全活動範圍的膝蓋動作。 會感覺自己的膝蓋被卡住了、膝蓋無力或無法支撐自己。 如果有以上症狀,建議先請醫師進行MRI檢查,確認半月板受傷類型後,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及物理治療介入時機。 運動風氣盛行的同時,就會有各種原因而導致的運動傷害,以及多數人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腰酸背痛,這些都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幫忙,物理治療師會提供徒手治療、儀器治療跟運動治療來幫助患者進行恢復。 在運動的同時難免會受傷,許多民眾都因為運動傷害而苦惱,這時候就可以求助於物理治療,透過醫生的診斷後再請物理治療師幫忙,而物理治療師會依據診斷去進行評估,針對骨架結構和軟組織的部分,協助進行各項治療跟調整。 物理治療師 蔡維鴻 表示:「 一般來講物理治療的方式,客人來之前會先請他去看醫生,好給他去下一個診斷,那我們在依據醫生給的診斷,再給予物理治療的評估,我們評估完後會針對他的的骨架結構,比方說他有沒有脊椎側彎,或是說骨盆歪斜或是說長短腳、O型腿,在看他的軟組織的部分,像是筋膜肌肉韌帶是否有發炎的問題產生,那假設這些都符合我們物理治療的標準,我們就可以藉由我們的徒手治療、儀器治療跟運動治療,來介入做治療跟調整。」 由於新冠疫情的關係,許多人無法上健身房,開始自主在家裡做徒手運動,像是常見的波比跳,就有可能造成手腕痛,或是肩膀不舒服,甚至是膝蓋的損傷。 蔡維鴻 表示:「 最近因為防疫期間可能大家在家裡比較多,所以可能躺在沙發上工作啊,看電視啊追劇的的狀況也比較頻繁,所以最近遇到的可能就是像脖子會不舒服啊,或是說他駝背姿勢下造成所謂的腰酸背痛,以這一類居多,那因為大家可能最近沒辦法去健身房,所以會在家裡做一些所謂的徒手運動,那徒手運動最常見的像波比跳這些,它就很有可能會造成我們的手腕痛,或是我們的肩膀不舒服,甚至在彈跳過程造成我們膝蓋的負擔 。」 若是在運動時感到不適,就要先停下來,檢查自己的身體是否出現狀況,切勿硬撐下去,要是疼痛感持續出現,就必須去看醫生檢查,這時候也可以請物理治療師協助幫忙,蔡維鴻建議在運動傷害修復後可以做些肌肉的鍛鍊,強化自身肌力來防止再次受傷。 以上新聞由華岡電台記者 陳翊釩 採訪報導 新聞網址:https://lihi1.cc/bhbMe 肌肉、肌腱、韌帶到底有什麼不同?這是臨床上常被客戶問到的問題!
解剖上來說,「肌肉」負責收縮來執行我們想要的動作,「肌腱」如同鋼索 和肌肉相互依存,並連結到另一端的骨頭上,由膠原纖維束組成,是一種具備柔軟度和高強韌性的纖維帶狀結締組織,主要傳遞肌肉收縮或伸長的力量,使身體關節能夠發揮活動和支撐的功用。「韌帶」兩端則是連接骨頭,提供關節穩定性,給予較大的支撐功能。 不同肌肉其肌腱形狀都不太一樣。肌腱附在骨頭上,就像連接一座橋兩端的鋼索,吊橋上的細繩就是肌肉,具有很好的支撐力。肌肉、肌腱和韌帶三者都可伸展延長,其伸展度以肌肉為最佳,肌腱次之,韌帶最難伸展。 你知道人體最大的肌腱是哪一條嗎?答案是阿基里斯腱,從腓腸肌連接到跟骨。雖然它非常強而有力,但當它承受過多重量時,仍舊會受傷、斷裂。 常見的肌腱受傷大致分為肌肉拉傷、肌腱炎、肌腱斷裂、或撕裂性骨折。上述4種肌腱受傷,除肌腱炎是經年累月引起的發炎,其他都是短時間內快速外力造成的傷害。 而中醫常說的「筋」是一個大家都可以朗朗上口但卻又說不清楚的字。簡單的說,筋是中醫古老的說法,指的是「骨骼-肌肉」系統中骨骼以外一些軟組織,相當於現代解剖學的「肌肉」、「肌腱」與「韌帶」的合稱。而「經絡」的走向又與「筋膜」的位置相近,西醫的實證醫學和中醫的辯證在臨床實務上探究全人醫學有了更近一步的接觸。按此處以編輯. 「我常常看著這位學生感到十分欽佩,雖然膝關節髖關節都曾經置換手術過,腰椎也有內固定,關節活動受到許多限制,能做的運動種類也有限,但這些都沒有阻止她運動,我想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她必須克服害怕受傷的恐懼,帶著這樣不舒服的感覺做任何事情都是辛苦的。在她開啟皮拉提斯旅程的這些日子,我為她的成長感到很開心。
我們慢慢透過皮拉提斯的動作認識身體,帶她調整自己的坐姿站姿,調整她發力的方式,也許在過程中會發現從來沒有這樣感受過自己的身體,對皮拉提斯用力並非只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不是只是把竿子推上去或是把彈簧推出去這樣簡單的任務,而是把身體擺在好的位置核心穩定後,用適當的重量做四肢發力動作,使大腦跟肌肉產生連結,並將觀念學會以後,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如果退化和病痛都是不可避免的,要選擇怎麼樣的人生呢?我想我們能做的事情是在有限的人生裡面把想做的事情盡情地做,也許物理治療與皮拉提斯運動是最好的後盾,讓每個人知道自己的身體還有很多動作可以做,也可以做得安全、做得漂亮,雖然是我們在分享我們的專業技能,但在她體會或是學會了什麼後滿意的表情是我們最大的收穫。」—陳恩善Como普拉提訓練師 繼上一篇挑枕頭的文章後 (還沒看過嗎?請點:https://tinyurl.com/y24sxhtx ) 我們來看看除了枕頭以外,我們還能注意什麼? →身體的放鬆程度← 很多人躺到床上後,常常會覺得身體僵硬、無法將腰部服貼於床面上、或是常常覺得脖子無法放鬆。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列出以下幾點可能的原因: 第一部分:肩膀以上 1. 頭部緊繃:平常事情太多、煩惱太多,忙碌的頭腦無法休息,導致整個頭都很緊 2. 脖子緊繃:平常情緒激動、呼吸習慣用上胸呼吸,使用了許多脖子附近的肌肉;或是在執行動作的過程當中常會使用脖子附近肌肉出力,核心不見了 3. 頸胸椎交界處緊繃:平常常低頭、或是頭固定一個姿勢不動,導致這附近僵硬;也剛好這個位置會與雙手的使用有關係,雙手兩側的不平均張力也會拉扯到這裡喔 第二部分:骨盆與下肢 1. 大腿無法放鬆:平常久坐、或是常常使用大腿前側肌群(腿後側或是臀肌不知道如何出力)導致腿部肌肉緊繃無法放鬆 2. 髖關節活動度不足:平常久坐、或是沒有照顧到髖關節的活動(例如運動時沒有多注意此關節,反而用腰部、膝蓋等其他部位代償) 3. 腰部緊繃:由於核心肌群(深層腹部肌肉、背部小肌群)不知如何控制、或是上下關節活動度不足,常常使用腰部來代償,導致腰部緊繃 以上這些都有可能會與睡不好有關係喔! 或者也可以說,睡覺的時候希望身體可以有一個最輕鬆、舒服的姿勢 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用力、因為工作或是人際關係的緊繃、心裡複雜的各種想法 這些都有可能讓我們在睡覺的過程當中無法好好的放鬆喔!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睡覺的時候,周圍的聲音都安靜了,只剩下自己 也因為只剩下自己,才能開始聽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所以有些睡覺時才會出現的緊繃與痛,是千萬不可以忽略的呢! p.s 每個人的狀況不同,建議尋找專業評估最適合喔 常常會有人問說:我每次睡覺起來都會腰酸背痛,什麼樣的枕頭比較適合我呢?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挑枕頭的小撇步吧! 常見睡覺起來的不適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1. 枕頭/床墊的挑選 2. 躺下入睡後,身體的放鬆程度 先來談談第一點中的枕頭挑選吧! 枕頭的挑選有三個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1. 脊椎的位置 2. 肩膀的高度 3. 頭的擺放 首先,假如是在正躺的狀況下,當你躺上枕頭後,希望可以達到以下幾點 1. 脊椎有良好的曲度 2. 面部平行天花板 3. 頸部有良好的支撐(頭與肩膀之間禁量無空隙) 假如是側躺的話呢,則希望可以達到以下幾點 1. 脊椎有良好的曲度 2. 頸椎有良好的支撐(頭與肩膀間是有支撐,無空隙的) 再來談談床墊的部分: 其實床墊的挑選簡單來說,主要與脊椎的支撐、身體躺上去是否能放鬆會有關係 有些床墊太軟,會沒辦法給予身體支撐,起來會容易痠痛; 有些床墊很硬,無法給脊椎適當的空間擺放,起來也會容易痠痛,相對的身體也無法放鬆 所以太軟或太硬都不好(但也不能說絕對,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不一樣) 綜合以上所說,挑選枕頭與床墊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脊椎的擺放與放鬆支撐喔!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是,「 枕頭沒有所謂最好,只有最適合你的 」祝你們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的枕頭! p.s 記得睡得不好除了枕頭床墊外,還有身體本身的狀況也很有關係(開頭所敘述的第二點)等下篇待續囉! #justwell 最近遇到了一些客人提出睡眠相關的問題,
我們來簡單分享三種不同面向的觀點 觀點一:身體面向 最常聽到的是自律神經不平衡,自律神經參與戰或逃反應 交感神經作用時,會讓肌肉變的緊繃、隨時準備戰鬥; 副交感神經作用時,會幫助肌肉的放鬆、呼吸也會跟著變得平緩 現在的日子裡,很容易使交感神經過度亢奮(工作繁忙、交通阻塞、打手遊) 但我們卻少了很多可以幫助副交感神經運作的事情,例如找個空擋休息、去戶外走走、靜下心來觀察周遭等等 以至於到睡覺前交感神經還處於一個亢奮狀態,這時候便有可能影響到睡眠哦 觀點二:情緒面向 這個面向跟第一個面向蠻有相關的,現在大家工作都很忙,有許多待辦事項、有許多想達成的目標、也有許多煩惱,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焦躁感、緊繃感,或許也會有許多因為事情發展不盡人意,而產生的憂慮、憤怒等等的感覺,而這些情緒會儲存在肌肉裡面(最近有本書在講肌肉與身體情緒的關係)肌肉便會不自覺得儲存著情緒,或許變得緊繃、無力,而這個跟睡眠也會有相關,畢竟睡覺的時候肌肉不自覺的緊繃,也是挺困擾的一件事情呢! 觀點三:氣與脈 這個觀點來自於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微細身》,若有說錯或是想補充,很歡迎在底下留言唷! 在書中講到了氣與脈(還有明點,不過這裡先不講),氣是一種動的能量、而脈則是神經與感受的來源。書裡講到一點,看了覺得真的很重要:當我們焦躁不安的時候,氣會到處亂竄,同時便有可能會影響到脈的狀態;而當我們習慣處於緊張狀態,即便沒有外在的狀態或是當下不緊張,脈還是會開始顫動,氣也會跟著往上衝 也就是說,假如我們平常已經習慣了緊張焦慮,而緊張焦慮帶動氣與脈的躁動時,睡覺時想放鬆,也會放鬆不了,這時候就很苦惱了呢! - 以上是三種不同面向探討睡眠相關的問題,相信還有很多其他解釋可以去探討為什麼睡眠被影響,如果有想分享或是想提出歡迎私訊我們或是在底下留言喔! #justwell 你有看過有些人的肩膀就像是「 被吊著 」一樣
不是聳肩,就是被吊著的感覺,好像怎麼壓也壓不下去 仔細觀察呼吸的動態,好像也有些受限? 重點是,脖子整個都好緊好緊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很重要的連結 — 胸膜與頸椎 講連結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胸膜 胸模是包裹著肺部的雙層漿膜,他與肺部的關係可以這樣來比喻 :就像是兩個保鮮膜之間夾著水,可以互相滑動、但也不容易分開 由此可知,呼吸的控制與胸膜是息息相關的 那頸椎與胸膜之間的關係是什麼呢? 這就要來介紹三條韌帶:胸膜穹頂韌帶(Pleural Dome Ligament) 會連接到下頸椎與上胸椎(C6-7, T1)的椎體、下頸椎(C6-7)橫突以及第一肋骨內側緣 Tips:假如覺得太複雜的話,總之就是會連接到C6-7, T1 跟第一肋骨 這三條韌帶是非常容易緊繃的韌帶,容易受到頸部動作影響、呼吸影響、肋骨活動影響 同時情緒方面也容易影響到,例如生氣的時候大口喘氣,也會誘發這附近的肌群用力,影響組織緊繃;或是難過的時候,小聲啜泣,不只會與肺部相關,同時也會跟這附近的用力有關係呢 綜合以上所說,有時候脖子緊繃,除了周遭肌肉可以稍做放鬆外 我們來條列幾個可以使用的方法: 1. 呼吸練習幫助肺部擴張(與肺部活動相關) 2. 觀察自我,肺部與抑制感情、對自己過於嚴苛會有關係 3. 尋求專業協助,顱薦椎療法、內臟按摩,或是運動矯正 下次發現脖子緊緊,記得也要關心一下脖子的鄰居喔~ #justwell 「 為什麼跑步的時候會腹部痛?」
今天來分享幾個可能的原因,首先我們要來介紹一下橫膈腳與腰肌 👉 關於橫膈腳 我們都知道橫膈與呼吸相關,而橫膈腳幫助橫膈位置的維持 同時橫膈腳也與腰椎相連,兩者綜合在一起也可以說 「 呼吸功能與腰椎的穩定控制相關 」 👉 關於腰肌 橫膈腳附著於腰椎一二三節(L1,2,3) 同時也是腰肌(psoas)附著的地方 腰肌從腰椎往下接到股骨上 而腰肌的功能,有好多種說法 有人說會與骨盆前傾有關、也有人說會與骨盆穩定相關 同時也有人說與髖關節屈曲相關 我們先不這麼嚴格的說死腰肌的功能是什麼,但我們可以廣義的說 「 腰肌與骨盆、腰椎、髖關節三者之間的控制與互動有關 」 綜合以上,呼吸的調控跟腰椎、骨盆、髖關節的整體穩定與控制是很有關聯的 - 回歸到原本的問題,為什麼跑步的時候會腹部痛? 正確一點來說,常見的疼痛地方在下肋骨的位置 這裡列出兩個可能的原因 1. 兩腳的控制不平均(施力、單腳控制等等) 2. 呼吸的調控,兩邊擴張不平均 而以上這兩點都與橫膈、腰椎整體的調控與控制有關 ** p.s. 根據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也可能有其他原因喔 所以下次假如跑步的時候會不舒服,可能要想想看是不是呼吸的控制、或是單腳穩定可以再加強呢? #justwell #從物理治療看跑步 我們常說有一種痛,是從屁股往下延伸到腳底,叫做「 坐骨神經痛 」
聽到這個詞彙,常會聯想到是不是梨狀肌太緊、神經壓迫等等 其實造成這種疼痛問題的原因很多,10 個人來可能都可以看到 11 種不同的可能性 但是為什麼會產生一個部位特別緊繃、或是某個部位特別不舒服的情況呢? 很多時候會跟整體身體的連結、流暢度會有關係 而下肢的問題,也常常會跟「 我們與地面互動的方式 」會有關係 很多人都說,我們要常常記得接地 最簡單的接地方式,或許就是在走踏每一步的時候,感受腳與地面的互動 我們施予地板的作用力、來自地板給予身體的反作用力 在我們與地之間來回的作用與反饋,而我們的身體也同時在互動中調整 而痛的產生是身體在不斷平衡過程當中,釋放出來給我們的訊息呢! 上次聊到膽囊,這次來講講肝臟
有個成語是肝膽相照,兩者有很密切的關係、也會相互照應 兩者在生理上有密切的關係外,在病理上也會互相影響呢! 今天來談談肝,假如肝臟受限的話,以下幾個位置可能會有相對應受限的情況 1. C4,C5 第四、第五節頸椎(與膈神經的連結有關) 2. T7-T9 第七到九胸椎 3. 右肩胛骨區域 4. 倒數幾節肋骨與右側肋椎關節 之前在做胸椎旋轉的時候,很容易碰到一個情況是,當相關的肌肉放鬆完後(例如闊背、腹內外斜)卻還是沒有相對應的角度變化,尤其是感覺「 肋骨都沒有明顯轉動,很像是一整塊肋腔一起動作 」的時候,便有可能會與深層的筋膜(例如這次講的肝臟)會有關係 因為肝臟周圍有很多韌帶,同時也與橫膈有連接,有橫膈就會影響到肋骨 — 因此在做胸椎旋轉的時候,肝臟周圍的組織連結也是不可被忽視的部分呢! #justwell #深層動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