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 首頁
  • 課程
  • 空間
  • 團隊
  • 聊療
  • 認證
  • 實證
  • 活動
  • 聯絡

[聊療bar]【顱薦椎平衡治療】啟動!找回身體最初的療癒能力! |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9/2018

評論

 
最近很多朋友看到我的臉書在講顱薦椎平衡治療,也看到很多案例分享,很多人感到很好奇的私訊我詢問內容,其實這些內容在網路上很多平台都找的到,而你會發現這個技術非常的有趣,他可以解決的問題病症,比我們想像中的寬廣,甚至常常超乎我們的想像!


顱薦椎平衡治療(Craniosacral Therapy, CST)是由神經外科醫生Dr. John E. Upledger所發明,
他在參與頭部手術的過程中,發現頭部硬腦膜上有個「律動」,會伴隨著"腦脊髓液循環"的頻率起伏,當我們觸診人體某些部位的時候,不僅可以感應到這微小的脈動,若再加上極小的力道(約5克的重量),還可以藉此調整腦脊髓液的液壓,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
圖片
如果你對人體解剖、醫學有興趣,一定會知道,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腦與脊髓),被三層腦膜所包覆。而腦膜也是一種由結締組織所構成的「筋膜」,腦膜系統由內而外,分別是軟腦膜、蛛網膜與硬腦膜;硬腦膜在大腦裡形成大腦鐮、小腦鐮與小腦天幕,這些腦膜與天幕在大腦裡就像房間的隔間一樣,將左右腦和小腦分別隔開。
圖片
講到這邊你會很好奇地問我,筋膜是啥!?能吃嘛!?嗯... 他真的能吃!我們再烹飪的時候,會發現肉的肌肉組織間常常有一層細膜連結彼此,形成的張力可以讓這些人體組織可以在正確的位置、有效的作動,筋膜提供了組織穩定的效果還有營養供給。至於這些筋膜結構,又跟我們人體肌肉、韌帶和關節組織上的結締組織連結在一起,彼此牽拉,這些筋膜的「路徑」,可以從「解剖列車」(Anatomy Train)以及中醫的「經絡」上找到答案,所以你開始知道甚麼叫牽一髮而動全身了,頭痛醫腳、腳痛醫頭,看起來也為他找到了最好的詮釋!
圖片
當我們遇到有形的外在壓力(extrinsic stress)像是外傷、撞擊、甚至出生時在產程中造成的問題...,以及內在壓力(intrinsic stress),情緒失控、工作壓力、家庭關係...等,都會在我的身、心、靈,造成物理性(沾黏、鈣化...等)和化學性(賀爾蒙失調、激素低下...等)的影響,甚至你會發現有些問題是日積月累的,像是蝴蝶效應一樣,是可以回朔到很久以前的一個事件(episode),你可能忽略了它,但卻在未來的某一天影響了你的身心健康。
圖片
顱薦椎平衡治療的目的,就是要幫助你把這些壓力、創傷,造成腦脊髓液律動的失調後所產生的問題病症找到答案。所以你會問,我可以做顱薦椎平衡治療嗎?它可以幫助我甚麼?OK~ 如果你有以下這些問題,遲遲無法找到解決的方法,都歡迎前來諮詢,安排進一步的調整。


1. 頭部外傷後所產生的後遺症

2. 總是在滾床單,徹夜難眠

3. 莫名的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飽

4. 壓力極大,總覺得有一天會送你的老板去蘇州賣鴨蛋

5. 消化系統的問題,殷殷期盼卻盼不到那黃金先生

6. 鬱鬱寡歡,路上的蟑螂死掉了也能落淚

7. 常常在一陣工作後莫名的生病,卻找不出原因

8. 遲遲無法解決的疼痛問題、運動傷害,症狀反反覆覆,卻又不是嚴重的問題

9. 惱人的頸因性頭痛、時常頭痛卻無法解決

10. 擾人的鼻炎、鼻塞和突發性的嗅覺、味覺異常

11. 耳朵嗡嗡叫,不坐飛機也很常耳鳴

12. 發聲時引發喉嚨不適或頸部問題

13. 顳顎關節疼痛 (TMJ Dysfunction)

14. 神經性疼痛

15. 出生時在產程曾經有過傷害

16. 學習障礙

17. 自閉症






評論

[聊療bar]「什麼是肌肉低張力的體質!?」|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9/2018

評論

 
肌肉低張力的臨床表現


肌肉低張力的體質其實很常在我們周邊的朋友上發現,在臨床上會有肌肉無力,總是提不起勁,喜好呈現軟趴趴的姿態,大概就像趴趴熊一樣,平常能坐就不會想站,能躺就不會想坐著,整個人呈現了一種很慵懶的氛圍(誤),ㄟㄟㄟ ...你是不是想起了你周邊的誰!?
圖片
常見的肌肉低張力的表現:


1. 關節較鬆動,容易發出喀喀聲,關節角度比一般人大(是魯夫來著...?)


2. 肌肉能量儲存較差,肌力較低,耐力較差,容易累


3. 姿勢維持能力較差,核心無力,身體軟趴趴的(肌肉摸起來也比較柔軟)


坐姿時:容易呈現下巴突出、脖子前傾、圓背圓肩、骨盆後傾、大腿開開(或喜歡跪坐W-Sitting)、腳板下垂不用力的姿態。
圖片
站姿時:骨盆前傾、腰椎曲線過大,呈現一個肚子大大的狀態,同時膝蓋容易往後頂,因為這樣最不需要用力,是有多不想用力!!!
圖片
(常見的關節韌帶過鬆,關節角度過大的狀況。)
圖片
圖片
為什麼肌肉會低張力?


除了先天的缺陷,像是"唐氏症"、"甲狀腺機能低下"、"肌肉神經系統發展遲緩(早產)",大部分肌肉低張力的人其實都跟一般人沒兩樣沒有任何智力或內在系統的問題,研究發現其實很多是不明原因的,可能跟基因有關(會遺傳),也可能跟環境因素(家庭習慣)有關。而有肌肉低張力的人,研究也發現容易會有感覺統合上的問題,像是 "觸覺敏感"、"平衡障礙"、"神經肌肉控制能力較差",這一類大腦對於體感覺訊息處理上的問題。
圖片
「運動」是最佳的選擇
因為肌肉呈現低張力的狀態,對於關節的保護力較差,所以運動是讓提昇肌肉張力,增加關節穩定的最好方式。你可以選擇:

1. 核心訓練:皮拉提斯、禪柔脊椎運動

2. 肌力訓練:重量訓練、徒手肌力訓練

3. 有氧運動:跑步、游泳、腳踏車


總之,持之以恆的溫和運動,有效的提升體適能,才是最經濟有效益的方式。
評論

[聊療bar]「莫名的頭痛!?先調整你的呼吸吧!」|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9/2018

評論

 
上週來了ㄧ個客人(暫且代稱A女),她告訴我長期腰痛合併右側肩頸酸痛,打從開始工作後才有這樣的問題,已經持續7-8年了,幾乎要每週去按摩才會改善,甚至連頭痛都天天如影隨形的干擾她的作息。這位客人是做行銷工作的,在時間的壓力下,身體常常處在高度緊繃的狀態下,我問她:「妳有沒有去醫院做過進一步的檢查?」
她說:「什麼檢查都做過了,完全正常,找不出任何原因,醫生只說要我多伸展、放鬆,會稍微好些,有時候甚至要吃止痛藥才能舒緩。」
圖片



我幫她做評估後發現,天啊!這位不到30歲,身材比例纖瘦的女性,怎麼身體的柔軟度比男生還差啊!?!?
骨盆一高一低、還有向後傾斜的問題,背部筋膜整片都處在延展性很差的狀態!
我:「妳有天天伸展?」
A女:「醫生教的和治療師教的我都有每天很認真的做啊!」
我笑著跟她解釋:「妳的筋膜太緊繃了,所以限制了肌肉的延展,妳必須先處理筋膜,肌肉伸展才會達到我們要的效果!妳現在肌肉的狀況就像真空包裝的肉,再軟的肉包在裡面,也是硬梆梆的!」
A女大笑:「你這樣說,我好像可以想像我現在在你眼中是不是就像Costco的牛排!?」
我愣了一下,跟著她一起大笑。就在大笑之際,A女咳了起來,她說:「有時候這樣笑會很不舒服,因爲我最近發現呼吸的時候背也會痛,沒有辦法吸太深,所以我都淺淺的吸,而且我右邊顳顎關節常發炎,不能笑太開,會卡住。」



(((嗯⋯答案好像出來了!)))


學會出生第一個動作「呼吸」,重新啟動身體自我修復能力
​
我先試著把客人的背部筋膜放鬆,這是「物理性」的放鬆,好的筋膜是有彈性的,而不是僵硬、冰冷、停滯的!
簡單的處理一下比較關鍵的幾條肌肉,闊背肌、豎脊肌、腰方肌、菱形肌⋯⋯
我發現這幾條肌肉,像是壞掉的彈簧床,回彈的效果極差,底部肯定有另一層問題。做一下脊椎彈性測試,果然!上胸椎到下胸椎排列錯綜複雜,要知道有許多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走在胸椎段,而胸椎連結肋骨,又與呼吸有關,難怪!空氣吸不進去又沒效率的吸,身體最基本的攝氧量都被抑制了,怎麼會好呢!結果胸椎一處理完A女倒抽一口氣說:「突然好想深呼吸喔!」
再檢查肩頸的狀況,發現上肩頸完全沒做任何調整,就自然而然地放鬆了,這就是我們要的「生理性」的放鬆。我們的身體很聰明,原來這幾年下來,A女一直過度使用肩頸的肌肉來代償,為的是想要吸更多空氣進去,結果呢?肩頸長期緊繃酸痛,進而導致頭痛這個夢魘的產生!
圖片
真相只有一個!你的顳顎關節炎,其實是「假性的」


我問:「妳記得這些疼痛發生的先後順序嗎?」
A女:「怎麼可能忘記!就是先腰背酸痛,然後開始肩頸酸痛,近幾年才胸悶和顳顎關節炎,啊頭痛到不行是這一兩年的事!我都覺得我是不是該辭職了,一身病!」
我:「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又回過頭來影響生理,要嘛久病成良醫,要嘛變成林黛玉,整天鬱鬱寡歡!」
圖片
原來A女的頭痛和顳顎關節炎是呼吸造成的,因爲肩頸肌肉(胸鎖乳突肌)代償呼吸,過度使用後造成顳顎關節不適,而過度緊繃的上肩頸筋膜,導致頭頸區域的循環變差,抑制肌肉應有的延展性,要知道筋膜分佈在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肌肉、神經、關節、內臟、大腦⋯彼此互相連結,有時候你的症狀來自遠端的問題;有時候會像「蝴蝶效應」,過去的傷害牽制當下的症狀,A女的頭痛,因此如影隨行!

​
順從身體告訴你的「答案」,而不是另外找「方法」


療程的最後我稍微幫個案做了顱薦椎平衡調整,因爲她的問題含蓋的範圍除了從顱部到骨盆薦部、廣泛的筋膜問題、還有身體被抑制的自我療癒功能!


療程結束後,A女傳了Line跟我說她整個下午,從來都沒有過像現在一樣的放鬆,我建議她在家練習「腹式呼吸」後再開始伸展肌肉,她說:「我想趁現在身體狀況那麼好去海邊!」
我回她:「OK!那就順從身體的渴望!那是它給妳的「答案」,不要再忽視它囉!Just do it!」(圖四)

​

圖片
評論

滑雪控系列(二)  肩膀脫臼該怎辦|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9/2018

評論

 
日本問卷調查玩雪板(snowboard)的玩家發現,最常發生運動傷害的是「肩膀」:
圖片
我個人今年就接了好幾個「達爾」🤣
圖片
原因是滑雪板在雙腳固定下,跌倒時唯一可以做支撐的就是上肢,肩部關節和韌帶無法承受這種傷害,因為:
1.非預期性
2.重量加速度(E=1/2mv平方)
3.肩關節面的「角度」承受由下往上的「剪力」,最容易造成軟組織撕裂
圖片
📖如何避免?
1.老話一句「量力而為」🤣
2.學會摔倒時正確的保護姿勢
#風險轉移
出國前三天記得一定要先保 #有海外突發醫療給付 的「旅遊平安險」,至少在國外當地的醫療費用可以實支實付,減少開支!才幾百元的投資,很划算啦😂
⚠️注意事項
1. 目前接到的客人回覆是,照X-ray加看診費用5-10萬日幣不等,而且日方通常不願幫你「關節復位」,不曉得是費用的關係,還是不願意幫外國人做怕有風險!?所以「海外醫療旅平險」請一定要準備!
2. 倘若真的發生脫臼情況,且國外醫單位不願意幫你關節復位,真的建議你立馬取消後續行程,機票買了馬上飛回來,因為關節脫臼你拖越久,到時候要復位你會越痛,受傷當下復位還是最好處理的,預後也相對比較好,千萬不要因小失大🤔
3. 骨折怎麼辦!?理論上還是要看骨折的狀況、程度,才知道需不需要開刀或只要固定即可。
4. 「後續醫療處置」-關節復位後一定要持續復健,請醫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處理疼痛腫脹、關節穩定訓練,及後續肌力平衡運動,通常一脫臼後就很容易變成慣性脫臼,因為肩膀周邊的軟組織穩定性相對變差很多,完整的復健期(約6個月,要有耐心),可以讓你的肩膀壽命和滑雪生涯延長,不然你以為專業運動員一受傷就整季報銷是為甚麼!?當然是要完整復健訓練避免後遺症啊,千萬不要變成達爾肩膀都不會好啊啊啊啊!!!!
最後祝大家在雪季的最後幾個月都可以安全下莊㊗️

​#達爾肯定沒有好好做復健

#snowkon
#ski 🎿
#snowboard🏂
#JustWell
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評論

滑雪控系列(一)筋膜技術在肩膀急性挫傷的技術應用|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9/2018

評論

 
最近去滑雪的人很多,滑雪時跌倒的技巧其實是用身體去翻滾,減少四肢在加速度撞擊而產生傷害,但這技巧其實頗難,初學者通常在當下一緊張,還是會用本能反射去支撐地面!


這次個案因為摔倒後整個側面手肘著地,造成肩膀無法主動抬起來,想當然肩部的肌肉一定嚴重拉傷,檢查後發現:


1. 「脊上肌」發炎,在肩膀上抬時脊上肌是初始的主動肌,在和其他肩屈曲肌群共同完成肩膀上抬動作,個案因脊上肌受傷,肌群之間彼此的協調出了問題,收縮的先後順序改變,造成肩膀無法上抬!


2.「肱二頭肌」緊繃,在做跌倒動作支撐時,二頭肌為了緩衝,產生了保護性反射,即使過了三天,還是處在高張緊繃的狀態,讓肩關節處在關節「相對」前傾的位置!


3. 「對側」軀幹 和「同側」頸部肌群代償!代償現象是為了平衡我們身體的自我修正現象,達到期許功能,但錯誤的代償會延伸出不必要的身體疼痛和失衡!

圖片
按一下這裡來編輯。

「急性期」該怎麼處理這位客人?!

急性期的處理是通常依症狀處理為原則,也就是「固定、消腫、止痛」,但有沒有辦法在不碰觸患部(固定)的原則下改善功能和動作,增加肩關節的角度?

我們試著發現,因為外力撞擊,在「解剖列車AnatomyTrain 」的筋膜線上,「旋轉線spiral line」為了維持身體平衡出現了問題、「側線lateral line」因為支撐身體而緊繃失衡,我們可以運用肌筋膜的調整手法,依序處理這兩條線上的關鍵肌群,看看會不會有好的效果出現!
圖片
經過5分鐘的治療調整,再不碰觸患處產生疼痛的情況下,個案還是可以明顯改善他的肩關節活動和功能,再幫她貼上肌貼做消腫,請個案回去用冷敷的方式舒緩(不要用冰敷,會抑制發炎反應讓身體修復),預計應該兩週就可以恢復到很好的狀態了!

圖片



#AnatomyTrain 
#fascia
#解剖列車
#筋膜線
#肌筋膜處理
#物理治療
#JustWell
評論

[運動介紹]柔中帶剛、西方的太極運動-脊椎禪柔運動(GYROKINESIS®)

11/19/2018

評論

 
脊椎禪柔運動(GYROKINESIS®)是一套融合了舞蹈、太極、瑜珈、有氧以及核心肌群訓練的全身性動作整合訓練,它強調了由身體內在的力量透過脊椎前彎/後仰、旋轉與側彎動作擴及到人體的四肢,幫助身體學會準確運用力道達到動作的平衡與穩定。

看完前面的介紹,可能會令人覺得脊椎禪柔運動非常複雜而且難以執行,實際卻是大大的相反!不論是坐姿、站姿以及地板墊上運動都可以訓練並且非常適合現代文明病特別多的廣大族群,像是脊椎四肢卡卡的上班族、頸椎老是痠痛的低頭族或是肩膀總是像石頭一樣硬的辛苦菜籃族阿姨們都非常適合這一套運動。

經由脊椎禪柔運動訓練會發現隨著動作的流轉,外在的身體會發現脊椎慢慢的柔軟、肩頸壓力開始釋放,並且軀幹連結四肢的關節更好活動了;內在的身體更會慢慢溫暖、內臟筋膜開始柔軟放鬆,胸腔可以呼吸更順暢,讓整體精神都變得更好了。

如果你總是覺得身體各處緊繃僵硬、經常性的腰酸背痛或者是想開始訓練身體的柔軟度與平衡卻又不知從何著手,請你給自己每周一次機會,來體驗脊椎禪柔運動(GYROKINESIS®)的美好,體驗軀幹四肢在每一次動靜之間轉換的穩定平衡!


 ​
圖片
評論

[聊療bar]DNS在關節夾擠問題上的應用|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4/2018

評論

 
DNS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關節中軸化(joint centration),我們常常在客戶訓練時遇到關節夾擠問題,像是肩膀夾擠、髖關節夾擠,導致運動過程產生疼痛、關節韌帶滑動的不適感!

這是因為我們人體在日常生活時會有施力慣性,大腦是很聰明的,會選擇最不耗能的方式完成動作執行,同時大腦也是很懶惰的,當他知道這是省力的動作,就會習慣性的總是用這樣的方式去執行日常生活動作。
而生活中的許多動作也會造成關節周邊肌肉協調失衡,像是久坐後的髖關節前側緊繃、後側無力;像是長期使用電腦後肩膀前側短縮、後側被牽拉,都是造成關節不在正位上不在中軸上的原因,進而導致動作不協調而有關節夾擠的情形!
圖片
從學習效應去規劃動作訓練,我們必須不斷的讓大腦練習這樣的動作,神經肌肉的動作連結才會變得穩定,關節才能自動歸位,這就是 #動態神經穩定技術DNS 的奧義!
圖片
#DNS
#銀髮
#高齡
#長期照護
#健康管理
#justwell
評論

改斜歸正(一):脊椎側彎先不急著矯正!?|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4/2018

評論

 
圖片
先不急著矯正


​這兩張照片的變化前後只有1分鐘!
前幾天一對夫婦帶著小孩來看脊椎側彎,希望可以透過Schroth 側彎矯正運動來改善外觀。
其實小孩的身體是很柔軟、可塑性很高的!我評估後發現真正影響結構的是「#呼吸」,這位小姊姊呼吸時肩頸肌肉張力很活躍,詢問後發現因為喜歡躺在沙發上看書,長期下來,影響了呼吸的方式。
運用 #DNS動態神經肌肉穩定技術 的呼吸調整概念,簡單的幾個指令和引導,一分鐘後,小姊姊的外觀就有明顯的差異!
如果再晚一點,這位小姊姊的問題可能就要開始惡化了,所以最後再跟父母簡單說明坐姿和站姿的衛教。
提醒家長,平時就要注意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習慣,萬丈高樓平地起,生活小細節的變化也會有蝴蝶效應般的影響!
#脊椎側彎請找專業物理治療師
#定期篩檢即早預防
#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脊姿維體態平衡美學中心

評論

[Episode 3]深蹲的時候下背疼痛(下背緊繃、有壓力)該怎麼辦!?|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4/2018

評論

 
​前來運動諮詢的客戶,最常問的都是有關下背疼痛的問題,你知道嗎?研究發現,80%的民眾都曾有過下背痛的經驗,而這些人中,近50%是不明原因造成下背痛的,而解決下背疼痛最好的方式就是肌肉伸展、核心運動和肌力訓練,但爲什麼「我開始肌力訓練了,深蹲的時後還是會有腰部緊繃,甚至回去後有更不適的症狀產生呢!?」


常常我們在執行動作檢測時會發現,客戶的腰部與骨盆無法做出有效的「骨盆轉動」(Pelvic rocking)!


我們的腰椎和骨盆帶連結的肌群,應該是可以做出「前後、上下、左右,甚至順時針、逆時針轉動的動作」,像是一個3D立體的時鐘,各個平面的角度(矢狀面、額狀面、水平面)都可以經由動作控制輕易的做出分離(separated)動作,而這些動作亦可以共同產生一個有效骨盆穩定力量(coupled-force),也就是說,當客戶的骨盆動作控制是無法做出分離動作(pelvic separated movement)時,要建立骨盆的穩定度是很困難的!


舉例來說,客戶可能因為足弓高度不足(塌陷),導致在深蹲時有膝蓋過度內收的狀況產生,當下肢無法維持在動作中軸時,骨盆帶便會產生代償(髖內轉、骨盆後傾),進而造產成腰部壓力增加,而有下背緊繃、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如果客戶沒有一雙好的鞋墊支撐,或許可以試著用楔形墊來輔助內側足弓的穩定,當內側足弓有底部的支撐穩定良好的足部結構,下肢動作便可以輕易的回到動作中軸,減少下背問題的產生,訓練一段時間後,肌力提升了,客戶的動作控制也改善了,就可以移除墊片的使用,如果客戶合併有長短腳問題,或無法經由訓練建立新的動作穩定度,則建議可以製作客製化的「矯正鞋墊」!


下次文章來介紹如何運用動作矯正最佳夥伴「彈力帶」來輔助運用在重量訓練上!


#JustWell
#下背痛
#LowBackPain
#LBP
#矯正鞋墊 #Insole
#長短腳 #LLD
#CorrectTraining
#矯正訓練
#彈力帶 #TheraBand

圖片
評論

[Episode 2] 重訓後手肘痛?!你的筋膜接上了嗎?!|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4/2018

評論

 
今天早上來了一位重訓後左手肘疼痛的少年,約莫兩周前做了肩推後開始感到左手肘鷹嘴突處不適,便開始用按壓的方式試圖放鬆手肘周邊的肌肉,不按還好,按完隔天早上突然變的伸不直了,嚇的少年趕緊跑去找國術館的推拿師傅喬骨,師傅看了看,"卡"了一聲伴隨少年"啊~~~"的一聲,少年脹紅著臉聽師傅娓娓道來「你的手肘跑掉了!我幫你喬了回去!」
少年動一動他的手肘,「ㄟ,真的不痛了耶」滿懷感激地離開了國術館,but...回家後沒多久少年的手又開始痛了起來,到今天為止差不多兩週多了,他的手越來越緊繃,甚至又回到一開始伸不直的狀態。
圖片
我們都知道肌肉伴隨骨頭,而肌肉與肌肉之間、肌肉與骨頭之間都是由筋膜結構所撐起,但常常我們在醫治患者時,只會從看到的病癥和結構下手,卻忽略了肌肉、筋膜和骨性結構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筋膜張力整體tensegrity 」
圖片
而人的前臂由橈骨和尺骨兩根骨頭所構成,也是最容易筋膜扭節的地方,這幾年治療的客人中,有在重訓的族群最常發現的就是前臂過度緊繃所造成的筋膜扭結,而這樣的扭結通常都是往內側旋轉的,前臂筋膜的問題會引起肩帶關節的連鎖反應,肩膀的穩定度也會因為前臂的問題而失衡,就像我們再扭毛巾一樣,支點的兩端是往不同的方向扭轉的,旋轉的筋膜勢必伴隨著旋轉的結構。
圖片
推拿師傅確實把他的肘關節給復位了,但疼痛的原因並不是因為關節錯位,而是筋膜扭結後造成近端和遠端筋膜無法對接上,進而在肘部產生的最大壓力點上引起疼痛反應,所以關節錯位只是結果,沒有去處理源頭,復位的關節終究會再出問題

我試著從小指側邊的筋膜去做處理,並放鬆過度活化的上斜方肌和二頭肌,接著藉由小指牽引前臂筋膜,引導前臂和肩帶關節的筋膜可以對接上變得順暢,不需要去對肘關節週邊做任何的處理,少年的疼痛當下就消失不見了!
圖片
由此可知筋膜彈性和連續性對於結構上的影響,這也可以讓我們從這個部份重新去思考問題的根源所在。


#meridian
#fascia
#tensegrity


#justwell #physiotherapist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評論

[Episode 1]頸椎椎間盤突出治療手記|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3/2018

評論

 
這禮拜接了兩位客人都是同一位先生介紹來的,才讓我想到當初這位「棘手」的case
客人(以下稱A)主訴前一天晚上突然不明原因頸部、臉頰、右手臂疼痛欲裂,經我們評估推斷是頸部椎間盤突出,於是就依cyriax的手法復位,治療後A明顯減輕疼痛,貼上肌貼,請客人回去觀察三天過來回診。
結果隔天A一早就傳簡訊說又痛起來了,症狀有比較好,可以睡超過4小時,但又突然麻到不行,我請A先過來診所,順便把枕頭拍給我看,由於他本身職業是工程師,長時間的低頭和姿勢不良,頸部的位置已經相對身體前傾(#姿勢不良),而工作的高壓又讓他一工作起來就不會離開 座位(#習慣不佳),最重要的是他已經很久沒有保有一個運動習慣了(#肌力⬇️)
再衛教和運動指導後請A回去調整作息再觀察三天,果然症狀又進步了一些,但始終突破不了半夜劇痛的問題,night pain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可大可小,也表示一定有個結構上的壓迫存在,才會在夜晚身體循環較低下時產生症狀,#凡規則必有例外,對於這類case幸好我們有專業的醫師可以轉介,當下就請他就近去馬偕掛疼痛科找楊醫師,經檢查後發現確實有頸部椎間盤突出,也慶幸沒有長腫瘤或其他結構上的壓迫問題,但楊醫師也告訴我們可能有周邊神經壓迫,這指引了一個新的方向!#胸廓出口症候群(TOS, thoracic outlet syndrome )
由於頸部姿勢不良,往往頸部和胸部前側肌肉筋膜會比較緊繃,動作測試發現,A的前、中斜角肌和胸小肌都有這樣的狀況,在頸部神經受到壓迫後,這兩區因為緊繃本身循環就較差,所以神經放電的狀況也可能比較明顯產生所謂的Double crush syndrome,症狀互相干擾造成診斷上的困難,也影響恢復的效果!
兩週的治療後,A回診表示夜痛再運動矯正合併物理治療頻率已減少,手麻的症狀剩2-3成,在專業的合作下,我們可以有更大的效率和更多的資源整合,幫助客戶解決他的問題,total solution 是我們提供的最佳服務,也是建立彼此信任和醫病關係的橋樑。
#cervical
#thoracic
#HIVD
#TOS
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圖片
評論

[聊療bar]關於林書豪的髕骨肌腱斷裂(patellar tendon rupture)|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2/2018

評論

 
根據 Adrian Wojnarowski 消息,林書豪右膝傷勢確診為「髕骨肌腱斷裂(Patellar tendon rupture)」,本季報銷.....
圖片
才剛開季,好不容易調整好狀態,也融入了籃網隊的體系,第一場比賽就傷退,球迷一定很不捨,大家關心的一定是林書豪什麼時候可以再回到場上。
[什麼是髕骨肌腱?]
髕骨肌腱是連接我們人體大腿和小腿重要的一環,我們能站立、走路,能做出膝關節伸直的動作,都是靠髕骨肌腱傳遞大腿肌肉收縮的力量,產生動作,所以這麼強健的組織都斷了,可以想見受傷時撞擊的力道有多大,這個診斷比較常見於足球員和橄欖球員。
圖片
[怎麼治療?]
一般來說一定要手術縫合,會取用自體的肌腱(腿後肌肌腱)或異體捐贈的肌腱來執行手術,膝蓋前側需要整個打開來才有辦法處理,以現在的醫療觀念,術後傷口穩定後就可以開始執行復健治療,前期腫脹、傷口照護、關節角度、組織沾黏和肌力維持都是重點,2-6週就可以在穿著護具下開始等長肌力訓練,持續三個月後才能再執行進階的肌力訓練,像是水中走跑步機這類負重下的緩和運動。
[要多久才會好?]
圖片
研究顯示30歲的男性術後都有好的預後,復健六個月後可以恢復85-90%的功能,對!你沒看錯!85-90%!我的老天鵝啊!那爆發力,推進力不就都下降了!?確實,髕骨肌腱斷裂不像十字韌帶斷裂的預後一樣,除了開刀方式不同,要知道肌腱又是與肌肉連結的組織,像D. Rose雖然十字韌帶斷裂,但外層的肌肉是完整的,肌力、爆發力可以維持在不錯的檔次,而肌腱斷裂是發生在肌肉組織上,即使是用自體組織縫合,在神經動作控制與組織恢復上,甚至身體的適應性上,都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林書豪能不能在下個球季順利回到場上,真的要考驗他的意志力和恆心,也希望球團可以給他最好的醫療介入,好的訓練和復健,除了有效恢復體能,還能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接二連三產生(例 大樹哥、D. Rose...),可以想見的是,回到場上後,打法也要改變了...
#jeremylin
#linsanity
#nba
#2017
#knee
#Patella
#tendon
#rupture
#PrayforLin
#JustWell
評論

[聊療bar]產後調骨盆到底有沒有用啊!?|捷仕維運動物理治療所/脊姿維運動物理治療所

11/12/2018

評論

 
圖片
「很多媽媽在產後都會相約去調骨盆,號稱可以快速縮小「臀圍」,ㄟ⋯老師,這到底有沒有效?」

造物者在人類身上做了很有趣的設計,你知道胎兒是如何順利從幽暗通道娩出?原來是由胎盤所分泌的鬆弛素與黃體素,共同讓懸吊子宮的韌帶放鬆、變軟,以增加骨盆的伸縮性,使骨盆空間變大,容納愈來愈大的子宮;並使骨盆出口變寬,好讓胎兒可順利娩出。

所以當生產完後,這些賀爾蒙激素下降了,韌帶鬆弛的現象也會減少,#骨盆本來就會自然而然的恢復,並不一定用「喬」才會恢復!

But...在孕期時,韌帶可能因為過度拉扯、擠壓產生發炎、酸痛,髂薦關節也容易有錯位的狀況發生,所以物理治療在孕期的 #筋膜調理 和產後的 #骨盆調整 就可以來幫助媽媽們解決這些疑難雜症,所以我們應該說,調整 #關節活動度、促進 #筋膜穩定度、治療 #軟組織發炎,才是物理治療介入的目的!

「那要怎麼維持?怎樣才不會有產後的腰痠背痛?」

要避免 #下背酸痛,就要維持骨盆帶的穩定度,包含下肢髖部 #肌力訓練、深層 #核心訓練!

要知道⋯

好的屁肌讓你上天堂!
好的屁肌讓你上天堂!
好的屁肌讓你上天堂!

而有功能的核心肌群,才有足夠能力支撐脊椎,讓日常生活有能力支撐、負擔,如此一來,腰痠背痛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所以維x斯、x娜斯、那克羅斯(誤)這類的塑身衣的概念就是讓身體穿上後產生肌肉和筋膜穩定,像是真空包裝的方式讓肌肉直挺挺的,你才會覺得它有效,但不穿之後呢?就還是得靠肌力訓練,創造自己的「#黃金甲」,才是最好的方法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下圖是客戶在一週調整2次後每次量測的結果

#調整不難維持才難
#有功能就沒痠痛沒功能就有痠痛
#皮拉提斯核心訓練
#TRX肌力訓練
#喬骨盆愛注意
#JustWell
評論

    類別

    全部
    枕頭

      想要定期收到醫療新知!?

    訂閱電子報

    封存檔

    三月 2023
    二月 2023
    十二月 2022
    四月 2021
    三月 2021
    十二月 2020
    七月 2020
    五月 2020
    四月 2020
    三月 2020
    二月 2020
    一月 2020
    十二月 2019
    十一月 2019
    十月 2019
    九月 2019
    七月 2019
    六月 2019
    五月 2019
    四月 2019
    三月 2019
    二月 2019
    一月 2019
    十一月 2018

    RSS 訂閱


    HOME     SERVICE     ENVIRONMENT     TEAM     BLOG     ACADEMY     CASE    RECORD    ​CONTACT     ABOUT

Contact Us

  • 首頁
  • 課程
  • 空間
  • 團隊
  • 聊療
  • 認證
  • 實證
  • 活動
  • 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