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足部有什麼功能呢?
今天我們來講講足部的兩大重要功能:吸收衝擊與移動推進 在吸收衝擊的時候,我們的足弓會由高變低,產生較好的緩衝能力; 而移動推進的時候,我們的足弓會由低變高,產生較好的穩定能力 也就是說,我們的足弓在走路的過程中,會有高低的變化。 當我們缺少了變高或變低的其中一個動作, 身體便容易出現代償,進而出現腳踝、膝蓋、髖關節甚至是腰部的疼痛。 所以足弓的靈活性其實很重要呢! 你的足弓靈活嗎? 還是你足部的骨頭都有點不喜歡活動呢? - - - - 文章、圖片:Peter - - - - - 今天來講講肩關節活動與整體的身體移動模式之間的關係
先跟大家分享最常見、常被拿出來討論的兩條肌肉:前鋸肌、菱形肌 -前鋸肌:接在肩胛骨與肋骨之間。控制肩胛骨的向上旋轉(upward rotation)、上提(elevation) -菱形肌:接在胸椎與肩胛骨之間,控制肩胛骨的向下旋轉(downward rotaiotn)、內收(retraction) 這兩條肌肉在筋膜的連結上(旋線, spiral line)是一起的,或是根據解剖也發現,這兩條肌肉透過肩胛骨當作一個中點,會一左一右的拉著肩胛骨,可以說是一起控制肩胛骨的兩大重要肌肉啊! 我們剛剛提到的旋線(Spiral line)一路從菱形肌、前鋸肌連著,之後他會經由腹內外斜肌連結到對側下肢,一路到腳底板,由此看來從腳底到肩膀之間是很有關連的呢! 今天我們要來個小小的體驗,現在請你放輕鬆,動作不需要做得太大、太用力唷 1 請你來回走一走,感覺一下目前施力的方式、腳抬的方式 2 在站姿下,用右手去摸左邊的膝蓋(身體會微微的彎曲) 3 延續上個動作,右手往右後方延伸(身體會微微的後仰) 4 重複 2,3 的動作兩~三次 5 再走一走,感覺看看有什麼差別 這是一個簡單的活動肩膀帶動身體連結的方式 你覺得有什麼變化嗎? #justwell 那天來了一位距離第一次扭傷腳踝超過10年的客人
這位先生的主訴是:常常會覺得腳踝怪怪的,平衡很差,也不太能跑步 經過評估過後發現以下幾點: 1. 他兩邊的腳踝摸起來的感覺不太一樣,受傷腳鼓鼓的、甚至有點脹 2. 單腳站時,受傷腳較不穩,但兩腳穩定性都不夠 3. 在做身體整體動作檢測時(站立下身體旋轉),旋轉動作大部分都發生在肩膀、下肢的動作反而很少 兩腳腳踝摸起來不太一樣可能跟之前受過傷有關 但是動作表現上看來,不只是單純一腳受傷這麼簡單的事情 畢竟受傷也過了好幾年了,身體會自己適應並找到適當可以出力的方式 所以接下來的介入方式便是,幫助身體找到一個比較好的位置、活動了一下腹部深層筋膜(內臟筋膜、骨盆與肋骨間連結)後,便做了一些簡單活動骨盆帶動下之連動的運動 最後單腳站的結果好很多呢! 想說的是,腳踝扭傷事態可大可小 但每次的扭傷,都會伴隨著整體身體的變化 包括膝蓋的扭轉、髖關節甚至是肋骨位置的改變 下次假設不小心受傷了,記得在做一些處置的同時,不要忘了考慮到其他部位喔! - - - - - 文章提供:晴晴 圖片製作:珮羽 - - - - - 今天來點輕鬆的
物理治療的技巧有很多,脊姿維的專業也有很多 如果你覺得身體緊緊卡卡睡不好,想放鬆一下/身體有點怪怪的,想了解一下 有以下幾種選擇: a. 高度有感 — 經過精確評估後,找到精準的那個點,又快又有感 b. 中度有感 — 你可以感覺到力度、可以感受到肌肉筋膜的按壓,是種享受 c. 輕度有感 — 可能會有一些些感覺,輕柔且舒適,幫助身體緩緩靜下來 d. 可能無感,或因人而異 — 只有5g的力量,但假如靜下心與身體一起,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感受,或是進入夢鄉 e. 其他 — 我們可以搭配運動,從「 動 」的層次來感受身體的變化 這位客官,你喜歡哪一種方式呢? - - - - - 文章提供: 琴床晴語 晴晴 圖片製作: 運動皮質區 體適能訓練所 Motor Cortex 珮羽 - - - - - #justwell #運動按摩 #筋膜放鬆 #脊椎調整 #顱薦椎平衡 #內臟按摩 #皮拉提斯 #Reformer #gyrokinesis #活力跳床 在躺下來後,我都會跟對方說:等等如果想睡覺的話也沒關係,不會影響到療程 一般來說,大家都會回覆:我剛睡醒/我現在精神很好,不會睡著的啦哈哈 但是通常呢,過了一會兒後床上的人便會慢慢地變沉,進入了更深一層的狀態 有時候睡著其實是可以幫助療程的呢! 當我們進入了比較深的狀態時,我們的潛意識會出來工作、交流 幫助身體緊繃的地方找到原因、找到釋放的出口; 幫助原本排列沒這麼連貫的地方,找回連結、找回道路; 幫助很少意識到的部位與自己相識,增加身體的覺察、更認識自己的身體 至於睡了一覺起來之後要做什麼呢? 有時候會給一些簡單的運動,跟可以自我放鬆的方法 不過通常都會說 「 可以伸伸懶腰,回去多喝水、好好休息睡覺、好好吃東西 」 曾幾何時我們都沒有時間做這些簡單的事了呢? - - - - - 文章提供: 晴晴 圖片製作: 珮羽 - - - - - #justwell #顱薦椎平衡 |